何姓家谱修牒
何姓人视谱牒如生命,家族重视纂修家乘谱牒的传统源远流长。最早的谱牒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期,涵盖姓氏、世系与都邑等信息的《世本》,接着有《帝王谱》、《志氏姓》等谱牒相继出现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门阀士族的统治强调血缘关系,谱牒成为了解门第尊卑的依据。官方设有谱局,修谱之风盛行,直至隋唐宋朝,儒家思想倡导的修撰家乘谱牒成为社会风气与文化传统。
历史上的谱牒文献繁多,但大多因时代变迁、管理不善、自然灾害、战争等遭破坏而遗失。何姓流传至今最早的谱牒是汉代的《何氏家传》与《庐江七贤传》,但内容已不详。宋代以后,宗族观念深入,修谱、续谱、合谱活动频繁,族谱在普通百姓中普及。明清至民国,大量族谱得以保存,其中以20世纪20年代修纂的《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》规模较大、体例相对完备,记录了全国11个省市的152支何氏宗系。
家乘谱牒不仅是姓族之根,还是情感纽带,记录了先贤事迹,展示族姓的来龙去脉。何姓人视修谱为延续生命,家谱文献比生命还重要。魏晋以来,何姓特别关注族谱修撰,续谱明世系成为几代人的使命。寻根敬祖、修谱成为何姓人生命动力。
何姓人对待族谱的心态表现极强的内向性与保守性,族谱一般不对外人展示。修谱目的是尊崇敬祖、敦亲睦族、扬善劝恶,光大门庭。随着社会进步与西学东渐,何姓在修谱思想观念上发生变化,如1933年《南海烟桥何氏家谱》强调谱系重要性在于社会道德,力倡修谱以改造社会风气。
家族文化体现在家乘谱牒中,何姓家族文化以“忠孝仁义”为核心,具有独特特征。家族文化与谱牒相互融合,共同塑造了何姓家族的独特风貌。
扩展资料
国有国史,家有家史。记录中华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是二十四史等浩如烟海的史籍,记录何姓人家族发展、变化的家史和族史,就是众多的何姓家乘谱牒。 何姓人世世代代以此为目标,生生不息,孜孜不倦地追求它、实践它,并力图达到它的最高境界。家乘谱牒作为何氏家族对族史的总结和未来的昭示,忠孝仁义的思想在里边得到了贯穿始终的淋漓尽致的具体体现。
多重随机标签